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劉莉 陳凌墨票貼發自北京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回應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期待,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部署,發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支票貼現的總動員,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路徑、原則和要求。那麼,中國如何趟過改革“深水區”?我們將會看到怎樣的改變?
  昨日,裝潢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劉勇,請他們詳解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
  專家名片
  遲福林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支票借款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近些年主要致力於經濟改革問題與經濟政策研究,提交了大量改革政策建議報告。
  專家名片
  劉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博士後。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汽車貸款究室主任。
  改革深水區有四大特征
  記者:在您看來,此次全會的宏觀背景是什麼?中國改革進入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歷史方位?為什麼說現在是改革的“深水區”?
  遲福林:過去35年改革,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從以溫飽為目標的生存階段,上升到以人的自身發展為重要追求的發展性階段。人們的需求結構也隨之發生了重要變化,老百姓開始更多地追求好的教育、醫療、就業、消費環境和發展環境,公共產品短缺的問題突出了。今天,有些人“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對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需求。如果這個方面解決不好,不僅影響經濟轉型,更影響社會轉型和治理轉型。
  我們的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治理轉型一定要適應改革開放35年後社會需求結構變化的大趨勢,這樣不僅能將13億人的消費需求釋放出來,而且能夠解決我們今天面臨的很多問題。中國改革正處在一個歷史的拐點,通過改革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能站在一個歷史的新起點。到了今天,所有的改革都面臨固有的利益關係格局,所以這個時候,改革的深刻性、複雜性比以往要大得多、複雜得多,所以要釋放改革紅利,最大的問題是改革能不能打破利益關係,政府能不能夠向自己動刀子,能夠有突破。
  劉勇:在中國的政治語彙中,“三中全會”幾乎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縱觀黨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的三中全會都承擔著促進經濟發展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決策,多是在三中全會上作出的。回顧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歷程,每屆三中全會都會推出一個事關改革的重大決策,指引中國一步步深化改革開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至今,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由於改革還不全面、不完善,因此存在分配不公、效率低下、資源浪費、權力尋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限的問題也愈加顯現。
  所謂“深水區”,有4大特征:改革的重點由體制外轉向體制內;改革的導向由政府主導轉向市場化引導;改革的阻力由過去的碎片化轉向集團化;改革的路徑由“摸著石頭過河”轉向理性探索。
  全面深化改革強調“六位一體”
  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怎麼理解“全面”?又怎麼理解“深化”?
  遲福林:目前中國的經濟轉型到了一個關節點,社會轉型到了一個臨界點,治理轉型也到了一個關鍵點。
  經濟體制改革應以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為重點,激發市場活力,從而使我們的發展方式轉變有實質性突破,從過去主要追求GDP轉向追求公平可持續發展。這項改革如若拖延,產生的經濟風險可能會引發大的經濟危機。而社會轉型不及時,社會矛盾、群體事件等社會風險將會急劇增大。
  而經濟和社會的轉型,都依賴於政府的轉型。應追求市場主導下政府的有效作用,而非政府主導下市場的有限作用。
  劉勇:從1978年以來,中國主要進行的是“產品和服務”的改革,如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等,現在能改的都改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要進行的就是“要素改革”,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勞動力、金融、土地和企業。
  過去談改革,多是強調以經濟為主題的改革,十八大以來強調的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和黨建“六位一體”的改革。
  所謂“全面”,就是做好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所謂“深化”,是要拒絕淺嘗輒止的改革,在深層次上進行制度的革新,將改革向縱深推進。
  改革的十五個重點是著力點和突破口
  記者:您如何理解三中全會公報的內容結構?
  劉勇:公報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思路,具體又分為三塊: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意義和指導思想;總體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六個“緊緊圍繞”實際上是改革的六大分目標,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和黨建“六位一體”的改革;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四大指導原則。
  第二部分是改革的階段目標: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改革的十五個重點,也就是到2020年之前,最重要的15件事:強調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推進法制中國建設,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
  最後對這15個重點,每一個進行了一段話具體闡釋,就是改革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遲福林:這次公報有歷史性的突破,歷史性的作為,可以用歷史的作用來評價。也就是說,“這一輪改革範圍之廣、力度之大,都將是空前的”。
  記者:在您看來,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中國改革有何深遠意義?對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有何深遠影響?
  劉勇:我認為此次全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個方面,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包含著很多新思想、新命題、新概念,真正抓住了深化改革的關鍵和要領。
  下一步還要看《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具體內容,這將是中國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從全局勾勒未來中國改革的總路線圖。
  人民將分享更多的改革成果
  記者:從公報中可以看出,全面深化改革將對老百姓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劉勇:公報非常強調公平正義,強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需求。
  在社會事業改革中具體提到了五個方面的改革: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這都是老百姓關註的問題,可以預見,人民將分享更多的改革成果。
  改革的最大挑戰是利益固化
  記者:“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全面推進改革的難點和阻力有哪些?如何化解這些阻力?
  遲福林:政府要敢於對既得利益“動刀子”,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目前到了經濟轉型的關鍵點,不能再拖延下去,否則改革很難推進。
  在部門利益、行業利益、地方利益比較突出的情況下,迫切需要頂層推動,要有高層次的統籌協調,涉及利益調整和權力結構調整時,統籌考慮利益關係調整,拿出具體辦法,這一點特別特別重要。行政體制改革錶面上是機構、人員、數量的增減,實質上是權力格局的重新調整。凡是涉及權力和利益調整的改革都是最難的。
  改革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固化的利益格局,尤其是部門、地方和行業的“既得利益藩籬”。在利益格局固化尚未形成組織化形態的時候,改革還有窗口期。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最重要的是建立高層次的改革協調機構。
  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都面臨部門利益、行業利益的掣肘,其複雜性、深刻性、整體性、統籌性特點非常突出。只有建立自上而下的改革協調機制,只有上升到中央層面的設計和協調才能適應更深層次的改革。因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為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創造重要的體制條件。
  公報的主要亮點
  三次提及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劉勇:公報三次提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前講的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一詞之差,意義重大,表明要堅定市場化改革的方向。
  有幾句話很關鍵: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
  這幾句話是現代市場體系的要素和評價標準,適用於包括房地產、土地、金融等在內的所有市場,市場就是要企業自主經營、消費者自主消費、要素自由流動。凡是沒有做到這些的市場都要改革。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遲福林:此次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目標,決議有歷史性的重要突破。其中最大亮點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這其中釋放了兩大積極信號:一是堅定市場化改革的方面。以前提的是“基礎性作用”,現在則明確為“決定性作用”;二是政府職能轉變的信號,轉向追求市場主導下政府的有效作用,而非政府主導下市場的有限作用。明確政府職能要轉變,能歸市場的儘量歸市場,政府只管基本,而不是主導。
  財稅改革將圍繞預算體制完善來深化
  劉勇:財稅體制將會作出重大調整,將會在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六個方面破題。我國目前有一個預算管理條例,預算立法將會有實質性突破,今後政府花的每一分錢都要合法、透明、公開,接受制約和監督。
  賦予農民財產權利
  劉勇:公報雖然沒有直接提到土地改革,但有很關鍵的兩句話“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土地承包權、使用權和宅基地是農民最主要的財產,建設用地市場城鄉統一,意味著農村土地有望自由進入土地流通市場,土地流轉將加快推進。
  遲福林:關於推進城鎮化,此前我們聽到更多的是“新型城鎮化”,此次公告中則強調“城鄉發展一體化”,這其實是新型城鎮化的本質所在,其核心是要使農村富裕勞動力市民化。
  如何推進呢?公告提出了四個路徑:一是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實現這一點,我認為戶籍制度改革首當其衝;二是提出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為什麼北京房價這麼高?根本原因是公共資源配置的嚴重不平衡。為什麼歐洲一兩萬人口的城市就可以辦大學?這正是得益於公共資源配置的平等均衡;三是提出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四是完善城鎮化的體制機制。
  “現代治理能力”提法新穎
  劉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改革的兩大總體目標之一,核心是擺正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市場能決定的政府都不用管了,小政府、大市場、大社會,政府要提高治理效率,多進行公共事務管理。
  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遲福林: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方面,全會破題了“怎麼把權力關進籠子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關鍵在於全面推進權力運行的公開化。全會提出了根本之策,即“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公報中提到,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接下來,應把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作為政府自身建設的重大任務,抓緊出台政務公開、財政公開、司法公開的具體方案,儘快制定本屆政府降低行政成本的行動計劃。
  首次提出“產權保護制度”
  遲福林:公報強調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強化了平等地位。
  劉勇:公報再次強調,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權保護制度”是首次提出,我的理解是,不管是國有資產還是私人財產,都要保護。對民營企業的保護加強力度,遺產稅可能不會那麼快推出。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遲福林:公報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看到這句話我十分高興。這也是我們呼籲了多年的事情。改革在強調頂層設計的時候,頂層推動尤為重要。以往的改革協調機構在政府層面,這次提升到了黨中央。以往強調經濟體制改革,這次是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值得註意的是,公報還提出,不僅中央成立高層次改革協調機構,各級黨委也要擔起對改革的領導責任。
  劉勇:這個機構直屬於中央,為全面推進改革提供製度和組織保障,十五個領域改革的詳細方案制訂,以及執行、落實、監督等,都要靠這個機構領導。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劉勇:公報中提到,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
  劉勇: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就是要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
  遲福林:全會拿出了從現在到2020年改革的總體設計,提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以及實現目標的重要方法。在推動頂層設計的同時,要堅持改革的實踐和探索,考慮成熟一件就做一件,關鍵在務實的行動。
  劉勇:在推進改革的原則中,有兩句很通俗的話:膽子要大、步子要穩,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的目的還是增進人民福祉,國家長治久安,必須保持執政的穩定、社會的穩定、制度的穩定。
  公報中還提到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自下而上的先行先試、局部試點相結合,充分發揮人民的智慧。
  (原標題:繪製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z19eztg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